论斋
真斋无斋 无斋可斋
斋之不斋 不斋而斋
不斋谁斋 谁斋其斋
斋者不斋 不斋是斋
知斋非斋 斋无可斋
若欲真斋 斋不见斋
斋既无斋 何用强斋
如此而斋 是为真斋
空谷传声
空谷之中,人声喊叫,即有声传,俗名谷神。以其有声而无形,故以“谷神”名之。
观此,可知虚中养神之道。
人能虚中,即是有谷;若能虚中,即是悟空。
若能:悟空,即可:见性。
此空不空,是为:妙有。
因其:不可见知,故曰:真空。
六祖曰:吾有一物,即是真空。
此空:道曰:虚无。儒曰:无极。释曰:真空。
若能:虚其中,即有:一点灵气,暗藏于内
名之,曰:神。
此谷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,惟谷能神,无谷不神,神之为妙,只在于谷。
举世之人,私欲堆积,茅塞灵窍,秽污百端,焉得有谷?既无其谷,迷闷到底,如醉如梦,灵气全消,焉得有神?既丧其神,虽生如死。
果能: 扫尽万缘,泻去积滞,净倮倮,赤洒洒的一无所有。
自然:
空谷之中,恍兮惚兮,
有物有精,不神而神,
声叫声应,至灵至圣。
放之,则:弥六合,
卷之,则退藏于密。
可以:上下与天地,同流。
达此,则成仙成佛,有路。
谷神
若能:阴阳相合,则:谷神常存。
谷神常存,经曰:谷得一,以盈。
谷神,即是:空谷之神。俗名:崖娃娃。
因其:两山高耸,中间一谷,人声喊叫,谷中传声,故名:谷神。
修道借此,以喻:人身,虚灵之神,心虚,则灵,不虚不灵,灵出于虚,亦名:谷神。
其神,无形无象,即是:灵而不可测度之义。
所谓: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者,即是此神。
所谓:凝结圣胎,亦即:此神。
愚人不知,以神存天谷,谓:谷神。
或神守黄庭,谓:养谷神者,皆非。
若:神存于天谷,神守于黄庭,则是不虚。
不虚焉得:有神?不虚无神,不可谓之:谷神。
悟真篇云:
要得谷神长不死,须凭玄牝立根基,
真精既返黄金室,一颗灵光永不离。
玄牝合,而中即虚。中虚,则真灵常存,而不昧。
真精、灵光、谷神三者,只是喻其:真灵之一物。
山
云来雾去,林遮雪盖,
风吹火热,随它去来。
本体不变,不动不摇,
其体坚固,万古如此。
学道之人,志念坚固,
遇其贫穷,不识不知,
遇其灾患,不闻不晓,
其心其志,亦是如是。
真斋(能如此可入门)
《修真辩难》:
大清乾隆壬寅中秋之夜,月朗星稀。
悟元默坐栖云峰顶,神入恍惚杳冥之乡,形归虚无寂寥之境,众弟子侍侧。
候至中宵,一弟子启而问曰:
师不动不摇,无声无息,其悟道乎,其坐忘乎?三问而三不答。
第子复请曰:师不发一言,毋乃朽木不可雕,粪土之墙不可圬,不足与语乎?
悟元熟视良久,从容而告曰:此非尔所知也。
弟子问曰:敢请其故?
悟元曰:
吾将
以天地为逆旅,以日月为过客,
以万物为游丝,以世事为梦幻,
以人情为寇雠,以富贵为浮云,
以形骸为桎梏,以四大为枯木,
以六根为孔窍,以身心为灰土,
何动何摇,何声何息?
弟子曰:如师所言一无所有乎?
悟元曰:安得无有!
弟子曰:所有者何?
悟元曰:惟知有道耳。
弟子曰:然则道无为乎?
悟元曰:安得无为,道有体有用,有进有退,有逆有顺,有急有缓,有止有足,有始有终,有先有后,有爻铢,有层次,有变化,有等等大作大用,安得无为?
弟子曰:弟子入道多年,阅尽丹经,参访多人,毫无一知,望师慈悲,稍开茅塞。
悟元曰:道为天地所秘,鬼神所忌,非可立谈,若非斋戒,不得妄听。
弟子拜退。
一,四大不着而身斋。
二,诸虑具息而意斋。
三,回光反照而眼斋。
四,声音不入而耳斋。
五,香臭不到而鼻斋。
六,是非不动而舌斋。
六斋已毕,复进而请曰:弟子斋矣。敢问其道?
悟元曰:未也,尚有一斋未完,如何敢问?
弟子曰:六斋之外还有何斋,祈师指明?
悟元曰:尚有心境未斋,此一境,其秽污更甚于六根。
六根为外贼,有时而来,有时而去。心境为内贼,此境有识神居之,为万劫轮回之种子。
此境不斋,六斋无益。
弟子大惊而退,
于是扫净万缘,离种种边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片刻之间,如冻冰解散,毫无滓质。
复诚敬跪前,泣而问曰:
蒙师慈悲,已斋无斋,无斋可斋,
斋之不斋,不斋而斋,不斋谁斋,
谁斋其斋,斋者不斋,不斋是斋,
知斋非斋,斋无可斋,若欲真斋,
斋不见斋,斋即无斋,何用强斋?
悟元曰:尔知斋矣,尔已斋矣,可与问道,可与闻道。
若欲真斋 先斋其心
修真之士,若心境未斋,此境其秽污,更甚于六根。
六根,为:外贼,有时而来,有时而去。
心境,为:内贼,此境而有:识神居之,为:万劫轮回之种子,
此境不斋,六斋无益。
扫净万缘,离种种边,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。
片刻之间,如冰解散,
毫无滓质,是为心斋。